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2024年1月份至3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30.7万辆,同比增长23.8%。总体上,新能源汽车出口呈现大规模高增速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新三样”产品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优化贸易结构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国际化,是中国在产业绿色转型及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方面的重要成果体现,顺应了全球经济向绿色、低碳、高效等方向转型的发展态势。同时应注意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将面临传统及新型贸易壁垒等多重风险。对此,商务部等9部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为畅通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大通道提供政策助力。
《意见》涵盖了六大类共18项细分政策措施,重点包括企业综合能力提升及产业环境保障优化等。比如,在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细分措施。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转向重视多方协同推进软环境建设的重要信号之一。
未来几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拓展国际市场并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期。对此,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妥善处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减排政策和绿色消费高涨的双重助推下,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在短期内均存在不小的上浮空间,由此也会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综合来看,各国对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支持政策将可能影响公平贸易环境,中国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以产品出口贸易为主,新能源汽车厂商走出去进行全球本土化布局的情况不多,这可能会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隐患和贸易成本风险增大。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将面临愈加严格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考验,比如欧盟出台的《新电池法案》将于2024年7月份起执行,要求动力电池以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并规定在2027年7月份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制要求。这些举措,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厂商经营好欧盟市场将是新的挑战。如果相关车企不能尽快做好汽车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及合规管理,将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对欧盟的出口。
另外,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体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更大,国内市场已经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如何让中国具有一定优势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配套出海,也需要重点解决。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某些关键领域还存在明显短板,比如智能汽车芯片及智能系统等高阶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部件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度过高,这就要求相关企业要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以新思路新模式推进更稳定的国际合作。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